近日,浙江杭州一名网友爆料称,其女儿在余杭一所小学读二年级,最近老师把学生分三种——“精英组、平民组、麻将组”,班主任语文老师是按每一单元考试来划分。其中,“平民组”又分好几个等级,而“麻将组”则聚集了被认为学习不好的学生。
这件事一经曝光,可以说那位老师被骂的体无完肤,很多网友对这个老师是口诛笔伐。
最佳演员丿:老师是不是也得分下三六九等?有意思嘛。
西湖之声阿毛Robert:这么把人分三六九等的班主任最傻叉。
鄂温克河:缺德冒烟。
徐先森的韦伯:学生是发展的人,教育要尊重学生的身心发展和个性。
李xin儒_lxr:无法一视同仁就不要当老师。
伊知何:老师脑残吧。
看到这么多人骂这个老师,我也就放心了,网友的三观还是很正的。但是也有另外一种声音,将这个老师的分组与分班教学相比。
周小舟的粥:我就不明白,这么一点小事也要闹上微博,现在只要有个别的老师出现什么不好的行为,就为整个教育界扣上一个屎盆子。学生跟大爷似的,老师缩手缩脚的,对学生大气都不敢出,害怕家长找麻烦。还能教出什么人才。
不停吃的胖子:我感觉分班是应该的,以前我们班的是我们学校的重点班,高二分班之后有个普通班进来的同学说老师讲课太快,他跟不上,但是我们班大部分的同学都是没有问题的。我只是觉得换个名字,不应该叫麻将班。
从惊蛰一路走到霜降-微凉:不分的话,简单的题目尖子生不想听,难的题目差生听不懂,一节课就浑浑噩噩的。
首先要清楚,一些网友笔下的分班教学与分组教学还是存在差异的,并且分班教学本身也是存在着很大的争议的。虽然有些地方的教育局出台相关文件要求取缔分班教学,但是很多学校为了提高教学效率,仍旧会对学生分班。
江西省于都县车溪乡初级中学老师谢永松老师在《浅谈分快慢班教学的利弊》一文中分析到:对于学生:因“班”施教能解决部分尖子生“吃不饱”的问题。对于学校:有利于集中优势教育资源抓升学率。对于老师:可以促使部分教师加强自身素质。但是分班对于那些在慢班的学生来说,会造成一些心理问题:挫伤了学生的自尊心和学习积极性;加速学生流失,使他们带着过早地步入社会,不利于青少年健康成长。同时对那些在快班的学生来书也存在着一些问题:易产生骄傲自满思想;偏重学习,不重视其他方面素质的培养与提高。
对于分组教学与分班教学存在着的问题,关键点在于这样的教学方式是否对学生有利是否违背了教育公平。
教育公平有三个层次,可以概括为:起点公平、过程公平和结果公平。此外,教育公平的发展有一定的相对性,并且追求教育公平与追求教育效率是统一的。
教育公平强调的是“无偏袒”“无偏见”“公正合理”,而不是“无差别”。“公平”强调的是“异”,是以承认差异为前提的。对于教育存在着差异的学生,在教育方式中有一种“分层教育”,那么什么样的方式才是在真正的分层教学呢?
很显然,这次事件中的老师按每一单元考试来划分是犯了低级错误,更算不上分层教学。对学生进行分层教学,要求不能简单地依据学生的成绩给他们分班分组,而要综合考量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、智力情况等诸多因素,再对学生进行分层。要了解学生的兴趣爱好、知识基础、认知结构、能力水平,从学生实际出发,针对学生的特点进行教育,促进学生的充分发展。
那么,作为学校中一种不同于其他学科的体育课,在体育教学过程中,更是需要对学生进行分层教学。分层教学要让学生扬长补缺,所谓扬长,就是使每个学生的特长和个性得到发展;所谓补缺就是对能力差水平低的学生(或某一方面较欠缺的学生)给予帮助,使其达到课程目标的基本要求。做到让体育好的学生“吃得饱”,体育一般的学生“吃好”,体育差的学生“吃得消”。
从2012年起,上海17所高中体育课在全国范围内率先“变脸”———打破传统年级、班级界限,按专项开课、按兴趣编班、按水平分层、实行小班化教学。高中体育专项化改革逐步推进,积累了不少值得借鉴的经验。并以此为牵引,将体育课程改革的触角向幼儿园、小学、初中延伸,倒逼大学体育课进行改革。如今,上海的体育课堂变化了,“小学体育兴趣化、初中体育多样化、高中体育专项化”,学生们喜欢体育运动,也爱上了体育课。
上海对体育课的改革就很好的诠释了体育教育的分层教学。
学生身体素质不同,动作要求不同
在教学中,不同年级会有不同的教学任务,这是因为学生在不同的年龄阶段,身体素质与接受能力不同,同理,即使同龄人,在身体素质上各有千秋,在完成动作上也不尽相同,所以,在教学中,要做到熟悉学生情况,并根据实际情况进行分层教学。
福建省仙游县城东初级中学黄志敏老师在《浅谈因材施教在体育教学中的应用》中谈到在教学实践中,由于学生的差异,要求学生达到统一的目标是不现实的,对应的,强性的、动态的目标对全体学生才是适用的,做好充分准备,深入了解学生,设计好课堂教学环节。
比如:在耐力跑教学中,对不同体质和体能的学生进行分组,且各组的教学目标和要求作如下安排:
甲组:700米---800米 乙组:500米---600米
丙组:400米---500米 丁组:300米---400米
教学方法:
甲组学生出发300米---400米后乙组学生跟上,乙组学生出发100米---200米后丙组学生跟上,丙组学生出发100米---200米后丁组学生跟上。这样,细化了达成目标,既提高了课堂的效果,也使学生得到了最佳发展。
学生接收信息不同,传授方法不同
众所周知,不同的学生因身体、心理及不同的成长环境和先天智慧,对于事物的认知方法及能力和接受方法及能力都不同。他们在学习中的方法也略有不同:有些人用这一种方法会学得好,有些人用另一种方法会学得更好。
沈阳市杨士中心小学马思远老师介绍到,平时在上课教授动作时,有的学生,只要讲解了动作的相关要点,他们就明白怎么做了;而有的学生就需要自己亲自做示范,看完自己的示范,他们模仿完,才可以很好的把动作做出来。所以在上课时会针对不同学生的不同接受方式有区别的教学,这样做并没有耽误课程进程,反而教课的效率提高了。
这也证明了有些人主要是视觉学习者,通过双眼观察就可以掌握老师教的动作;有些人是听觉学习者,听老师的讲解步骤后能够完成动作;还有些人是动觉学习者,模仿老师的动作后才可以学会整个动作。所以,老师在教学中需要了解学生的不同接受方式,针对不同特点进行分层教学,减少教学难度,提高教学效率。
在分层教学中,还要要根据教学内容、教学目标和学生的实际情况合理的对学生进行弹性的、动态的分层,使不同学生的潜能都能得到发挥,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,实现课堂教学的最佳效果。
体育老师在授课中要面向全体学生,兼顾到不同学生的需求,时间和精力就成了突出的矛盾。
这除了要求体育老师自身提高教学效率外,还需要学校合理安排体育课,适当扩大师资队伍,缓解体育老师教学压力,提高体育课质量。
参考文章:
黄志敏《浅谈因材施教在体育教学中的应用》
谢永松《浅谈分快慢班教学的利弊》
版权声明
本文版权归“青少年运动”微信公众号(微信号:jsc_org_cn)所有,未经授权许可,任何媒体、网站、微信公众号或个人不得转载、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本文内容。已经获得授权使用作品的,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,并注明“来源:青少年运动与教育(微信号:jsc_org_cn)”。违反上述声明者,我们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。
青少年运动
www.jsc.org.cn
青少年运动(Junior Sports Center)是由睿泽体育创立的青少年体育教育信息分享和交流平台,我们倡导先进的体育教学理念,传播最新的体育教育资讯,分享青少年体育教育经验,并为中小学体育教师和教练提供专项教学培训和指导。
还没有评论,来说两句吧...